外汇黄金
|
发表于 2019-8-6 17:24:02
1618 浏览 0 回复
王睿睿:画画对于我做外汇交易有很大的影响
不似实体行业中一个项目的成败可能需要长时间的验证,交易在投资市场体验后的结果是立竿见影的。
交易是令我蜕变的过程。
画画对于我做交易的确有很大的影响。1、画画就训练了我对图表形态有更敏锐的捕捉能力,一旦在形态形成初期,我就可以迅速捕捉到某些信息。2、学习画画过程中学到形态的解构和重组过程,后来我研究技术分析,发现可以将其融入其中,进行多种形态解构或重组后的复合型观察。
硬币是有两面的,画画给予我思维上的天马行空,导致我某些时候会想得过多。
教授在雕塑时告诫我们:退后看,延伸到交易中就是要纵观全局,不仅要只盯短时间内的走势,眼光受局限自然很难辨别大的趋势。
临摹只是我们借鉴别人的思维方式,没有加注自己的见解,在我以后的交易中,我宁愿自己不断摔跤,也要验证别人总结的方式,再融入自己的特性。使之成为适合自己特有的东西。
面临亏损是常态化的事件,我们要做的是去接受。
恢复期的长短不仅取决于投资者的单一心理素质和对市场的认知,更多与个人成长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我选修过心理学,我更清楚当心理出现堵塞时,应该如何疏导。
聊天是我的爱好之一,是正面疏导情绪的方式之一,是我复盘的途径之一。
这些年我对于我所遇到的参与者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得出一个结论:但凡是行情好,大家普遍获利时,网络上的各种声音就会膨胀泛滥;反而言之,喧嚣则会被寂静取代。
我长期做非美货币或美国市场,基本亚洲时间都在休息、欧洲时间看盘、北美时段进场布局。
一般情况下,我会控制自己不管多少账户最多开3个品种,不会累、不会乱。
国内投资市场参与者普遍对于市场认知存在误区,这是最大的隐患。
国内部分人对外汇市场理解的误区:1、投资市场不是赌场,而是零和游戏,有人亏就一定有人赚。2、高杠杆≠高风险。3、参与者对市场的预期不能过高,获利心态不宜过于迫切。
做交易计划时,主要依托基本面,辅以技术面;但是在寻找进场位我主要靠盘感,
我执行交易计划时,只执行与基本面相符的主趋势,对于回调趋势等选择观望。
如果没有宏观经济支撑,走势不会成为趋势(中长线)。
“知行合一”的“知”指的是知道市场,这就需要基本面的信息,行动才能做到果断。
日内交易连续亏损3单就离场——这是我给自己定制的交易纪律之一。
我的大部分交易都是左侧交易,所以我用1%左右的仓位进行第一单测试,止损在2%左右;然后确认走势符合预期,这时技术上也会出现信号,直接加仓加到3%;第三档回调仓位减到1%;再次确认进场还是3%。我不喜欢金字塔式的加仓方式,更偏好缩减式加仓。
我习惯于分批建仓,在一个价格区间内把3%的仓位分3次建仓,统一止损,这样便于我在不同阻力位离场的设计,避免拆仓。
风险、收益、流动量呈三角对等关系。
我用宏观数据分析是为了区分市场目前是震荡市或趋势,若是趋势,持仓周期毫无置疑延长,有时长达几个月;如果判断为震荡市,那持仓周期或会缩短至几日;有时候无法判断,则会是更短的周期,进场几个小时发现不对可能就离场。
合理的投资体系:1、首先要纠正个人的投资理念,明白——你在市场上想得到什么;2、利用宏观经济面锻炼自己的思维模式;3、学习技术分析,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和出场点;4、把握自己心理弱点和个性缺陷,规避它们会对交易产生不利影响;5、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规律。
经历过(交易)第一轮的“盈利——亏损——焦虑——学习——实践——再亏损”后,也就是所谓的瓶颈期,你就需要对所有的“良师益友”进行对比和优胜劣汰,和你自己投资理念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继续接触才能相互提升。
量化交易必然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我个人认为人工交易的获利空间更大,所以未来我会考虑人机结合,但不会完全依托机器。
画画对于我做交易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技术分析领域更重视图表的形态,而画画就训练了我对图表形态有更敏锐的捕捉能力,一旦在形态形成初期,我就可以迅速捕捉到某些信息。
其次,我在学习画画过程中学到形态的解构和重组过程,后来我研究技术分析,发现可以将其融入其中,进行多种形态解构或重组后的复合型观察。早期有很多技术形态:三角形、双顶/底、头肩顶/底,将其拆分开就是很多不同的小型三角形,将这些三角形进行拆分,其力度和角度的不同造成小型波段也不同,如果将几个三角形进行重组后出来的力度可能又不一样。传统上看到的三角形可能是上升、下降、平行,或者是扩展、收敛的三角形,而我所看到的三角形甚至乎是出现了塔形、v型反转的倒三角,在一定的时空里并且力度相均衡时可能会组合呈现出矩形,因此,对不同的三角进行组合最后得出了结论也不尽相同。
再者,市场上有些前辈提过,所谓的技术形态是遐想出来的,只有等它走出来才知道。而我更倾向于思维的发散性,把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件都进行模拟和演练,万一这个图形并没有走出两个对等的三角形,而是一个走出更高点,演变成头肩的左肩、头部出现,那右肩是否会出现?是否会更高?趋势是否会延伸?多方面的思考就导致我要做更多的交易计划,很多朋友对我究竟会执行哪一个交易计划怀有疑问,其实我执行的肯定是概率最大的那个,但是我也要做概率小的方案,这样不论市场出现什么突变,我都不至于手忙脚乱。
上学时练习雕塑的时候,雕塑老师一直会提醒我们要向后退着看,别人都是向后退观察完再回来做,而我因为想走捷径,就一直围着雕塑附近转圈看,等成品出来后我才发现其中的区别,别人的底座都是正的,而我的雕塑做得虽是最好看的,但是它的底座是不正的,所以成品整体通看起来就是一个不合格的作品。教授在雕塑时告诫我们:退后看,延伸到交易中就是要纵观全局,不仅要只盯短时间内的走势,眼光受局限自然很难辨别大的趋势。
不仅是在绘画,还包括过去我跟随师傅做形象设计时都遇到相似的情况,很多同学临摹作品的能力很强,但自己构图却不是那么回事;按照别人的作品进行形象设计成果较好,但是自主进行色彩搭配却无法得心应手。别人主观观察到这个世界,临摹只是我们借鉴别人的思维方式,没有加注自己的见解,离开了别人的作品自然什么也不是。所以在我以后的交易中,我宁愿自己不断摔跤,也要验证别人总结的方式,再融入自己的特性,使之成为适合自己特有的东西。
我长期做非美货币或美国市场,基本亚洲时间都在休息、欧洲时间看盘、北美时段进场布局。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后,我可以兼顾看多个货币的联动性,发现不同货币活跃的时间段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把生物钟调整到最佳的时间。比如这段时间非美货币好做,我就将生物钟调整为欧美时间交易、亚洲时间休息;再轮动到亚洲货币好做,就会放弃北美时间交易的品种,布局调整为亚洲时间工作。一般情况下,我会控制自己不管多少账户最多开3个品种,不会累、不会乱。
我个人偏向基本面为主,技术分析为辅。做交易计划时,主要依托基本面,辅以技术面;但是在寻找进场位我主要靠盘感,得益于前几年每天高强度的盯盘。市场结论一般是力量大的一方战胜力量小的一方,然后顺着力量大的一方延长走势,但每一次双方力量争夺的时候是不一样的,这里就需要依靠盘感,当然也有很多稳健的技术派是看到K线组合出现信号(阴包阳、阳包阴、射击之星、早晨之星……),或者根据一些指标区间底/顶部,又或者是背离、超买超卖等一些信号寻找入场点。对于右侧交易,当K线组合已经提供买点的时候,往往行情已走了一点。
我执行交易计划时,只执行与基本面相符的主趋势,对于回调趋势等选择观望。当遇到拐点也没有足够的信号出现,就会凭借盘感判断找点介入,并合理设置止损,止损被打掉就说明判断失误;若行情顺着预估走,之后出现技术面的买入信号再加大仓位。第一单轻仓测试,确认仓位后再加重仓位。我已经习惯在确认方向后寻找日内高低点的进场习惯,那我就会一直坚持这样产生的系统,并严格的执行,即使有时候是错的。
很多朋友都说交易要知行合一,也很多人说趋势为王,那这个趋势从哪里来?我认为如果没有宏观经济支撑,走势不会成为趋势(中长线以上)。“知行合一”的“知”指的是知道市场,这就需要基本面的信息,行动才能做到果断。
我的操作周期几日到几周,有时候盘面变动比较活跃,也会出现日内就离场的情况。我比较灵活,左侧交易时仓位较小,若进去测试发现原来那波的市场情绪尚未完全释放完,这一单很有可能走不出来,我就会在当日甚至几个小时之内就会先撤出来,再观察信号再介入,只要确认信号后,一般都会持有几周左右。也经历过进场前几分钟就发现策略有问题,立即离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近几年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小,因为自己也在自我进步中。
我的仓位一定是会根据行情变化而进行增加或减少。首先我的大部分交易都是左侧交易,所以我用1%左右的仓位进行第一单测试,止损在2%左右;然后确认走势符合预期,这时技术上也会出现信号,直接加仓加到3%;第三档回调仓位减到1%;再次确认进场还是3%。我不喜欢金字塔式的加仓方式,更偏好缩减式加仓。
另外我习惯于分批建仓,在一个价格区间内把3%的仓位分3次建仓,统一止损,这样便于我在不同阻力位离场的设计,避免拆仓。
早期我比较贪心,盈利加仓后不会立即兑现利润,如果行情顺着预期走,膨胀的自信心驱使后期仓位越来越重,觉得看对行情就应该赚到所有的利润。当行情发生转变,依旧死守预期点位,中间回调的力度加大可能会改变趋势的时候,还大意地以为仅仅是反弹,直到行情确认翻转,这时获利也基本回吐完,甚至有时还伴随一定亏亏损。经历太多次回吐之后我不得不开始反思,原来获利后不兑现是交易大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成功欲等于慢性自杀,看着账户一堆数字跳动也仅是数字并未落袋为安。后面我就变乖了,在一波趋势遇到支撑的同时我不但要先减仓兑现部分利润,而且后面的加仓还要按照原始底单1:1比例继续开新的头寸进入市场。
最早我并不懂技术分析,一开始就是看新闻,也会听一些前辈的布局建议,因为不懂所以小心,把头寸做得比较合适。2005年初外汇市场就走单边行情,所以赚钱也相对容易。就因为赚得太轻松,虚荣心和成功欲得到满足,自我膨胀的结果可想而知。2008年开始一路暴跌,而我恰好又做对了行情,自我优越感更甚,但到2009年就开始亏损,直到2010年我专职做交易后才开始有所反思。
2011年,朋友看我技术点位切入不好,所以开始教我技术分析。因为老师教导得很好,导致我学习了技术分析后重新找回当时的自信,贪婪地多空都想做,主次趋势都想抓。之后开始不停地进行交易,并且把区间越缩越短,甚至只看1分钟图形就做,如同一个赌徒般走火入魔地进行高频交易,我称之为“病态式交易”,以后我会逐步和大家交流如何走出这样的“病态交易”。大家知道高频是没有安全性的,结果不仅把之前的盈利全部吐回去,还把亏完自己全部的积蓄,有两年基本上是处于破产阶段,财务告急!加上家人的不理解,我最终举目无亲时开始了真正的反省。原来我不止是在和市场竞争,是在和自己进行竞赛。
合理的投资体系:
1、首先要纠正个人的投资理念,明白——你在市场上想得到什么;
2、利用宏观经济面锻炼自己的思维模式;
3、学习技术分析,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和出场点;
4、把握自己心理弱点和个性缺陷,规避它们会对交易产生不利影响;
5、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规律。
围绕多个层面平衡自己的投资价值观展开学习,独立定制自己的投资体系,你越了解自己,越能定制出适合自己的交易体系。投资是一个漫长的修身养性的过程,很多人都会遇到瓶颈,无法突破就是无法超越自己,能做到接纳自己的缺陷再突破它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切记不可少有成就就固步自封,我接触了很多大师级的基金经理和优秀交易员,资历越高的大师,人格上越谦虚,也愿意帮助其他人。在此非常感谢我职业生涯中所有的良师益友!
这十多年基本上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初如市场少有获利产生的喜悦,导致自我膨胀,风险防范意识降低而轻率加大仓位,随之而来的就是基础知识的薄弱以及对市场认知的错误导致的亏损,失败带来的是对于市场的恐惧,怀疑、焦虑、甚至是自我否定。大部分投资者的第一反应即是认为自己对市场基础知识了解不足,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在市场获利的信息,追求别人获利的办法,不管什么指标、模型、系统,都照单全收,也不管自己是否能够消化,是否能够运用得当,如饥似渴般地吸收各种养分。随着市场的验证,却发现学的越多,矛盾越多,还伴随更多的损失。聪明的投资者开始反思,冷静过后才发现太多指标出现的信号反倒相互干扰,简单实用的无外乎就那几种。交易者经历了第一个阶段,过滤完所有的技术指标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组成最初的交易系统。
此时经历第二轮的循环,部分交易者深陷在“修复后再次获利的喜悦——自负导致的亏损——亏损后的恐惧”如此恶性循环的状态,反复经历几轮循环,能完全明白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才算真正的突破,而这只能靠交易者自身的一个领悟。
突破第二轮就会进入交易的第三阶段,在交易心理、交易布局、资金管理等都进行合理的管控,就真正成为一位合格的投资者。
|
上一篇: 我在军队经历过很多苦难和磨练,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对我的外汇交易事业有很大帮助下一篇: 雷红军:外汇交易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信心、决心;第二部分是用心、虚心;第三部分是专业、核心
|
电话: 外汇、黄金、白银、原油、股指期货、股票差价合约、支持大手交易下单 交易稳定 资金安全。欢迎大资金客人开户,为您提供一个贴心的服务和满意的操作帐户。
|
|
|
|
|
登录或注册
本网站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黄金
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网站并未考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文中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重新发生。
本网站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本网站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网站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外汇交易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同时, 本网站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
“外汇、现货黄金
差价合约等杠杆类交易包含重大亏损风险,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您必须充分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在必要时寻求独立建议。
“www.jiashengfanyong.com只是嘉盛全球市场有限公司的介绍经纪人/中介。如果您选择嘉盛集团(NASDAQ:SNEX)作为您的经纪商,您的交易账户由嘉盛全球市场有限公司持有并维护,且其为清算中介及您交易的对手方。FOREX.com受英属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监管,许可证号码 25033。点击此处阅览完整的风险披露。
|